中国制造之摄像器材的发展历史,佳能、索尼镜头等及国产替代
从相机设备的崛起看中国制造的长期前景
国产相机器材对日本器材处于一个逐渐替代过程中,虽然在高端可能还和日本企业有差距,部分领域还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但低端领域因为成本优势和创新已经是世界顶级。
这对于喜欢摄影的人绝对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因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由此想到,中国制造的崛起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可能不光在专业相机器材领域发生,这些国内企业在海外扩张可能会带来新的增长。
奢侈的爱好——单反相机
有句名言,“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原因在于摄影是个非常烧钱的爱好,我记得大学时候选修过摄影课,以为就是拿自己的数码相机照照就好,结果发现老师说这玩意一定要专业,所以推荐了当时最入门的单反相机,看了价格我直接选择了退课。那个时候真是买不起啊(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但实际上对于单反相机的执念一直扎根在我的心中,我一直觉得虽然我是非常有艺术天赋的,也许可以打开人生第二曲线,而且会照相的男生一定很文艺。直到第一份工作有了工资,才咬咬牙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功能买了第一台佳能的最入门的单反450D,同时购买了一个50mm/f1.8的“小痰盂”镜头(这个玩过摄影的都都懂,穷人必备,但效果无敌),直到现在我的微信头像仍然是这台单反的自拍。
当时其实专业相机领域是被日本企业所垄断的,主要就是佳能和尼康两大巨头,几乎就是单反相机的代名词。但这个时期手机相机已经开始慢慢普及,所谓高分辨率双摄、三摄层出不穷,甚至对于摄影一无所知的同事会直接问我为什么这个年代还有人花这么多钱买专业相机不用手机拍照。这就需要谈到一个简单的物理光学常识,虽然手机相机分辨率很高,但是感光元件尺寸很小,与此同时,手机镜头尺寸也是很小,这两项的优点是让手机相机相比相机轻便(也是手机最大的优势),但较小的光学器件和镜头就让手机相机焦距变短,所带来结果就是照片中前后物体差异很小,而无法形成专业相机照出来的前景清晰背景虚化效果。(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但这个是手机相机在物理性能上最难超越的一个,如果不理解这个物理原理的也可以自行去搜索)
所以要一眼看出一张照片是专业相机而不是手机拍摄的,最重要就是这种梦幻的背景虚化效果(比如下面Lisa这张照片),尤其给女生拍照,立马情绪价值拉满。而实现这个功能最重要的就是购买一个大光圈(实现很浅的景深和很长的焦距)的镜头或者买底片片幅更大的相机,而这两项都意味着价格不菲。
那个时候佳能因为长期的历史底蕴拥有最庞大的相机镜头群(这其实也是相机厂商的“护城河”),加上人像色彩好看,所以我也选择了佳能相机。也理所当然的觉得买镜头是必须选择原厂佳能的,但是镜头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佳能“小痰盂”在当时是大概500-600人民币以外,其他镜头基本都要几千块甚至上万,我记得当时买的第一个红圈镜头佳能的24-70mm/f2.8花了我差不多接近18000块人民币,非常的肉痛,而这也定义了我相机第一阶段——被佳能收割的日子。
后来我又将机身从450D升级到了佳能全画幅(也就是底片更大的相机)经典相机5D Mark III(5D3),价格记忆中至少1.5-1.6万人民币,这段时间,作为一个穷人的我,早期的450D大概5000-6000元,24-70镜头差不多1.6-1.7w元价格和后面5D3,整个加起来花费差不多4-5万人民币,花销非常大,“摄影穷三代”是名不虚传的,我当时总共就三个镜头,并没有什么长焦或者广角的镜头,就已经花费不菲了,这无疑让专业相机入门门槛相当的高。
索尼的“开源”生态带来的摄影成本下移
但实际上在升级为5D3之后除了长途旅游之外我很少带出去,因为5D3加上24-70/f2.8镜头大概有差不多2kg,实在是太重了,我记得有次和公司同事出去团建,我带了我的5D3却并没有兴趣拿出来给大家照相,同事都觉得我一定对公司不满,其实核心原因是因为太重了。我记得5D3我买了5-6年,二手卖掉时候只拍了大概7000张照片,使用率很低,因此相机要不被手机替代核心就是如何实现重量和画质的平衡,这就需要相机和镜头的创新,需要一个能让我更愿意带出去而不是用手机拍照的轻便相机。
在大概6年前,我第一次关注到了微单相机,原因就是比较轻便,和差不多1kg的佳能单反5D3相比,Sony和5D3画质效果差不多的全画幅相机A7C只有500g,轻了一半,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因为摄影而发现第一个伟大公司——Sony,因为索尼在专业相机领域从小弟到弯道超车佳能和尼康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这个科普视频,里面也讲了为啥专业相机在手机竞争下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好了:
在购买了索尼微单相机之后发现,和佳能采用类似“闭源”,即购买佳能相机就只能购买昂贵佳能镜头的战略不同,索尼因为早期在相机份额中处于弱势,索性实行了“开源”的策略,即其镜头卡口完全开放给所有的镜头厂商进行研发,这一下子打开了新天地。
索尼的战略虽然看起来损失了一部分利润率更高的镜头收入,但是“开源”的战略让本身在镜头群上处于劣势的索尼一下子镜头数量爆表,一般相机厂商一年就开发3-4款新的镜头,佳能因为长时间在相机领域的深耕积累了庞大的“镜头群”,索尼如果自己研发永远也无法超过佳能。但是索尼开放生态之后,腾龙、适马、蔡司和大量的国产镜头厂商开始以每家每年4-5款速度为索尼开发镜头,索尼一下子从镜头群劣势到镜头数量和质量吊打佳能和尼康,虽然仍然有人诟病索尼的画面色彩不如佳能,但很快索尼便成为了摄影人士尤其是摄影小白的首选,就是因为丰富和相对便宜的镜头选择(当然还有对焦的研发,这个就不展开了)。而因为索尼市占率的提升,镜头厂商一定会发布新研发镜头的索尼卡口版本,形成了网络效应一样的正反馈。而跟着索尼混的小弟,日本镜头厂商——腾龙镜头(Tamron)也因为索尼的市占率提升,也在过去五年涨了超过四倍(这也是在摄影领域可以发现的第二个大牛股)
索尼的开放生态第一次带来了摄影器材成本的下跌,虽然我购买的索尼全画幅A7C机身仍然需要一万多的价格(这个只比佳能便宜一点点),但是我并没有购买索尼原厂的24-70/f2.8的镜头,而是购买了小弟腾龙的28-75/f2.8镜头,和原厂1.5w相比,腾龙的镜头只需要5000块钱,画质却几乎没有太大差别(除非你放在电脑上放大10倍来比较)。这第一次带来了相机装备的通缩,变焦镜头上一下子节省了10000块钱。
国产镜头的崛起和“摄影穷三代”的一去不复返
而索尼开放策略带来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国产定焦镜头的大爆发,因为不是上市公司,在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国产镜头的存在,却发现国产镜头厂商,如唯卓仕、铭匠光学、七工匠、美科、永诺等公司在以每年5-10款镜头的速度开发定焦镜头(就是焦距无法变化的镜头,和变焦镜头相对应),而他们的价格确是屠夫级别的。这些国产镜头厂商早期都是给日本镜头做代工的代工厂,所以有一定的技术,在这几年专业相机开始因为vlog回春之后,国产镜头也开始正式生产相对比较便宜和低端的定焦镜头。
而我第一次关注国产镜头是有次无意间需要买一个专门用来照人像的85mm/f1.8镜头,发现索尼原厂的需要3500块左右,其实也不算非常贵了,但无意中发现国产一个叫美科(Meike)的镜头只需要不到1000块钱,就从淘宝买了一个海运过来,而当时至少有3-4家国产镜头厂商有同规格的定焦镜头,价格从1000-2000不等,都比索尼的便宜很多。
在使用之后,和网上评测感觉差不多,除了做工略微粗糙之外,画质非常够用,如果原厂索尼的镜头是100分的话,这个镜头绝对是个70-80分的镜头,而价格只需要原厂的1/3,用来拍照发发朋友圈之类的绰绰有余了,因为在手机上根本看不出来。而且更神奇的是我在后面玩了一段之后居然在新加坡二手市场卖掉居然还小赚了一点钱,因为新加坡要在正规的摄影器材店买要贵一些。
从此,大部分的定焦镜头都只够买国产的镜头了,特别在我买了我的富士相机之后我发现,国产镜头不光是价格便宜,也开始在轻量化和颜值上做了很多文章。尤其对于富士这种以颜值著称的相机而言,国产厂商开发了大量配合相机颜色的镜头,比如好看的银色和白色镜头,配合上富士相机效果拉满(比如下面这个图)。与此同时,也非常的轻便,很多就不到200g重量,搭配上富士的300g的机身,机身+镜头总体总量不到500g,和索尼的全画幅相机机身重量差不多,再次让相机在便携性上更进一步。
而这些国产镜头的价格大部分也就是600-700人民币,而我当初购买的佳能最便宜最新款的“小痰盂”的50 f1.8也因为通胀涨价到了1500元左右,国产镜头开始了在定焦镜头价格屠夫功能,这也让日本镜头厂商比如腾龙不再开发定焦镜头,而转为现在国产厂商还无法生产的高端的变焦镜头,以避免直接的竞争。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除了相机机身,都搭配一个常用焦段(24-75mm)变焦镜头,一个等效50和85mm焦段定焦镜头加一个闪光灯,在早期佳能全部原厂配件到索尼微单时期用副厂变焦和国产定焦,到半画幅富士相机同样搭配,可以看出从佳能时代差不多要40000人民币到Sony已经降低了快一半,而使用便宜的半画幅富士相机就差不多10000人民币,已经是大部分人能够负担的起,而不需要穷三代了。而佳能价格是大概5-10年前的价格,考虑通胀,价格下降幅度只会更大。
相机配件领域国产品牌几乎已经垄断非原厂市场
同时,最近我想购买闪光灯,最早佳能相机的时候也是购买的佳能原厂的,花了差不多2000-3000块钱人民币,总共也就用了2-3次,后来跟着相机一起二手卖掉了,还亏了差不多一半。
最近因为想给我的相机配个闪光灯,所以在找便宜的闪光灯,开始关注到一个品牌,在海外叫Godox,后来发现是个国内摄影器材公司,中文名叫神牛。然后我看了YouTube和B站的评测,发现它新出的闪光灯IT30 Pro几乎是集轻便和性能于一身,如果配合上富士相机的机身,简直文艺范爆表,果断购买,价格也就是不到500元人民币,和索尼原厂实现同样性能的闪光灯相比差不多只有1/4到1/5的价格。
我买了之后发现,颜值的确是没得说,从功能来说也是非常强悍,闪光灯需要的TTL,高速同步曝光等等都有,还有触摸屏,也是价格屠夫,在海外的价格也比国内略高一些,相信利润率也更好。说实话,我第一次用神牛这个IT30的时候,内心只有两个字,牛逼。
我还做了研究,发现闪光灯,除了佳能尼康索尼Leica这种原厂闪光灯之外,其他第三方的闪光灯全部都是国产厂商的天下,包括Godox,Vitrox,K&F,Neewer和Ulanzi,其实这些都是国产相机配件厂商。
可见如果不是一定有原厂情节或者真的需要非常专业的性能,对于普通小白来说,国产闪光灯简直就是no brainer的选择,非常低的价格一定程度上让普通人也很容易上手闪光灯和进行拍照,颜值也非常在线。我去了新加坡线下的相机器材店,基本上闪光灯大部分都是国产厂商的。同时,我感觉在新加坡,Godox已经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而并非简单的copycat或者低价便宜平替的代称,在YouTube上我看到评测几乎都不吝啬溢美之词。
而神牛或者唯卓仕这样的国产闪光灯和镜头厂商,还大量生产如相机麦克风,柔光灯,可以方便用usb-c直接充电的各种相机电池等等相机配件,简直是一应俱全,完全发挥了天朝的制造业优势,让相机配件极大的丰富化,价格也更加亲民。如果不是因为专业相机还是很小的市场,他们如果上市,绝对是该行业全球的龙头了。
中国制造业崛起的思考
不得不承认,在专业相机领域,还是日本人的天下,但是因为国内在手机镜头和运动相机的崛起,比如大疆和影石,相信生产专业相机也只是时间问题,大疆已经有很多的传闻在研发微单的电影相机,但类似微单相机要完全替代日本品牌需要在核心零部件如CMOS和其他方面具有技术创新才可以,并非像闪光灯这些相对简单的产品那么容易。
但是,跳开相机不说,我觉得国产相机器材崛起让我看到的至少觉得有几点:
1. 国产相机器材价格下降让普通人上手摄影难度大幅度降低,我相信这在其他行业也会是同样的趋势,而国产品牌功不可没;
2. 因为相对于原厂很低的(比如1/4到1/5的)价格,我不觉得关税会带来任何的不同,除非美国人都必须用原厂的闪光灯要么就浑身不舒服,如果从一个产品来看,神牛产品已经是number one级别了,而价格也非常低,它现在就是没有竞争对手,这代表了一定的创新,而且也有了品牌效应;
3. 因为海外通胀带来价格容忍度更高,其实这些国产品牌在海外价格都会稍微高一些,往往利润率也更好,这也让他们更有动力开发更适合海外的产品。这在摄影器材上并不明显,但其他行业很有可能,也为盈利增长留出了空间,类似扫地机器人和EV,新加坡售价基本是国内同款售价的两倍。我相信能够走出去的中国品牌,长期可能是有很大增长潜力和利润提升空间的。
4. 不得不说,中国器材在变焦镜头、微单相机这些相对高端的领域还比较弱,这也让日本或者韩国企业(韩国samyang具有变焦镜头的开发能力)留有生存空间,这与类似工业自动化这样的行业,中国企业在中低端已经开始大幅度替代,但是高端还存在差距相类似。
总之,我经常看到说国内制造业的内卷如何如何,但是从相机镜头和配件来看,我觉得“内卷”还远远不够,为什么价格不可以更低,应该可以完全替代日本人的份额,让摄影上手难度更低,都说DeepSeek让AI使用门槛降低,那么国产镜头和配件如闪光灯就让用户掌握摄影使用门槛降低。
所以,通过相机器材的国产崛起,我没有看到任何不好的地方,特别对于用户来说,而这也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从这点来看,也许我们年初担心的关税的长期冲击也许是多虑了,毕竟价格只有日本品牌的1/4到1/5,美国很难通过关税来阻挡其进入美国市场?而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No. 1已经成为事实,形成品牌效应,竞争永远都是好事,而那些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国企业可能也是未来中国哪怕国内经济放缓的亮点,比如已经看到的大疆,石头,Anker,等等。
AIoT万物智联,智能安全帽生产厂家,执法记录仪生产厂家,为大型国企央企提供移动视频类产品的ODM/OEM服务,单北斗定位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盔、智能头箍、头盔记录仪、独立北斗定位执法记录仪、智能视频分析/边缘计算AI盒子、车载视频监控/车载DVR/NVR、布控球、智能眼镜、智能手电、智能电子工牌、无人机4G补传系统等统一接入大型统一视频平台~融合通信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
什么是智能安全帽,如何选购智能安全帽,智能安全帽的主要功能,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109
目前支持的AI智能算法、视频智能分析算法有哪些,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97
视频演示1~单独北斗定位智能安全帽助力光伏新能源, 视频演示2~石油石化
海康、大华等5000路固定点摄像头走国标GB28181接入统一视频平台smarteye,支持eHome,ISUP, SIP,萤石云,CMSV6等
海康等IP摄像头走国标GB28181接入smarteye平台,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44
国网+南网电力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应用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50
轻危大型厂矿可视化监管系统方案(有内部作业视频数据安全保密的需求),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58
小微型4G/WiFi执法记录仪、胸牌记录仪大全~智慧养老护工、银行机场客服、外勤、上门安装维修等,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784
单警执法记录仪列表,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345
4G/5G执法记录仪前端人脸识别、人脸比对使用说明,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365
防抖执法记录仪、智能安全帽、头盔记录仪大全,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692
可拆卸智能安全帽、绑带式、粘贴式、贴合式、分体式智能头盔记录仪、智能头箍记录仪大全,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697
定位安全帽大全,人员定位考勤、电子围栏脱岗检查 all in smarteye,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843
支持南方电网WAPI无线网络的4G/5G执法记录仪、智能布控球、智能安全帽产品,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404
各种布控球分类列表大全,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339
北斗双频高精度定位智能工卡、电子工牌大全,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689
无人机4G/5G图传到远程指挥中心统一视频平台smarteye或者海康等国标大平台,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775
县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411
智慧铁路,铁路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可视化作业现场风险管控系统应用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413
智慧港口可视化作业风险管控系统建设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414
石油石化可视化巡检系统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应用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415
独立北斗定位4G智能安全帽在热电厂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中的应用,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508
车载视频监控产品,车载DVR/NVR、4G行车记录仪系列产品,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850
应急救援装备~定位&生命体征检测4G智能手表+单兵图传+融合通信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smarteye,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874
消防智能头盔危险气体采集,红外热成像镜头感知等现场应用解决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117
为什么武警、特警拉练演习的MESH自组网系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smarteye平台?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2&i=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