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立项申请

发布时间: 2025-07-25 15:38:54

项目名称

(中、英文)

北斗电力系统管理应用 火力发电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要求

BDS power system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power plants

制定/修订

制定

被修订标准号

/

CCS分类号

M50

ICS分类号

35.240.70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是否启用快速程序

      ¨

编制负责单位

中国大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分公司

目的、意义、必要性:

目的:

发电厂作为电力生产的关键场所,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发电厂在人员安全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1、发电厂内设备众多、布局复杂,存在大量危险区域,如高压设备区、高温作业区、易燃易爆物品存储区等,人员在这些区域作业时面临较高安全风险。

2、发电厂中的危险设施,如高大的烟囱、冷却塔,以及各类大型电力设备基础等,长期受自然环境侵蚀、设备运行振动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位移、沉降等情况。据相关数据统计,部分运行多年的发电厂设施,其位移和沉降问题较为突出,一旦超出安全范围,不仅会影响设施自身的稳定性,还会对周边作业人员构成严重威胁。

3、从安全生产管理的本质来说,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隐患”。制定此标准,就是对人的行为和物的隐患进行监测,结合实际制定出一项监测系统标准,以此来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意义和必要性:

1、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发电厂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要求,能够确保系统准确、可靠地对人员位置、行为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安全隐患,为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安全保障,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尤其在危险设施周边,系统依据设施位移、沉降监测数据发出的精准预警,可有效避免人员因不知情而进入危险区域。

2、促进技术规范应用:制定此项标准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系统研发和建设,促进北斗及相关技术在发电厂人员安全管理领域的规范、有序应用,包括危险设施监测与人员安全预警的协同应用。

3、填补标准空白:对于发电厂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的一些特定功能,如人员定位精度要求、重点区域监测的告警阈值设定、人员轨迹回放的时间精度等,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未作详细规定。而该团体标准针对这些功能,结合北斗技术特点和发电厂实际需求,制定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使得系统在实现这些功能时有章可循,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补充,填补了相关标准空白。

4、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发电厂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员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对危险设施与人员的关联监测管理,企业能更全面掌握安全态势,优化管理流程。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发电厂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系统构成、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火电厂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其他类型的电厂可参照使用。

2.主要技术内容

5章 系统构成

6章 功能要求

7章 性能要求

 

国内外情况简要说明:

1.国内情况

国内电力行业对安全生产极为重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利用新兴技术提升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1)在危险设施监测方面,如对大型火电厂的烟囱、水塔等设施,已采用传统的测量技术(如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进行位移和沉降监测。但这些方法存在数据采集不及时、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2)在人员定位方面,部分电厂尝试使用基于 WiFi、蓝牙等技术的定位系统,然而定位精度有限,难以满足复杂厂区环境下对人员精确位置监测的需求。

3)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开始有将其应用于电力行业的探索,但在发电厂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与标准。

4)不同企业各自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与实践,导致技术应用的碎片化,系统间兼容性、互操作性差,无法充分发挥北斗技术的优势,也难以实现对危险设施监测与人员安全预警的高效协同 。

2.国外情况

在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的电力行业在人员安全管理与设施监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究。

1)美国一些大型电力企业运用先进的传感器网络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对电厂人员和关键设施进行监测。然而,这些系统多基于 GPS 技术,在定位精度、稳定性以及受外部干扰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2)国外现有系统在将人员安全监测与危险设施的位移、沉降等状态监测深度融合,进而实现精准人员安全预警方面,进展较为缓慢。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电力行业标准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完善且广泛适用的针对此类综合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

3)在欧洲,虽然在工业 4.0 的推动下,部分电力设施的智能化监测有所发展,但在利用特定卫星导航技术(如北斗)构建发电厂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缺乏对危险设施与人员安全关联性的系统性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的关系:

经查询,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北斗应用方向的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包括:

GB/T 37911.1-2019《电力系统北斗卫星授时应用接口 第 1 部分:技术规范》

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2401-202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力通用接收机》

《电力系统专用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1 部分:高精度监测定位设备技术规范》

《电力系统专用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3 部分:高精度导航定位设备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所涉及专利说明:

本项目不涉及其他专利。

预期达到的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能够有效降低发电厂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因事故导致的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经济损失。同时,通过规范系统建设与运行,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此外,标准的推行将促进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社会效益:保障发电厂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在危险设施安全管理方面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示范,推动社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3、对行业内其他企业或机构的影响:为行业内企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引导企业加大在人员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对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标准的制定为其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有助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尤其在危险设施与人员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结合的研究领域 。

 

情况属实,同意申报

 

                 申报单位 :(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