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债、智慧应急
万亿国债,在第三批总计1975亿元的补助资金中,585亿元将用于支持“智慧应急”类项目,以提升自然灾害应急能力。这些资金将用于实施预警指挥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灾防范工程以及基层防灾工程。AIoT万物智联,智能安全帽生产厂家,执法记录仪生产厂家,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盔、头盔记录仪、执法记录仪、智能视频分析/边缘计算AI盒子、车载DVR/NVR、布控球、室外高精度定位RTK/室内高精度定位UWB/蓝牙信标定位、智能眼镜、智能手电、无人机4G/5G补传系统,多源视频融合~融合通信~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大型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
我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智慧应急的发展目标,即到2035年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此外,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也强调了智慧应急在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将推进智慧应急大数据工程,优化应急管理云计算平台,构建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与智能化改造,全面完善监管、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及社会动员等功能。同时,推动应急管理专用网、电子政务外网与外部互联网的融合试点,打造“智慧应急大脑”。
智慧交通背景下的智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
智慧应急常见需求
法规政策支持:需求涉及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智慧应急项目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保护、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其构建需求在于打造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体系,依托物联网、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时采集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相关风险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高效地发布预警信息。
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平台:建设需求强调打造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与无缝对接,并支持多部门协同作业,以提升整体应对效率。
快速响应机制:该机制建设需求包括建立健全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在紧急状态下能够迅速触达所有关联人员及部门;同时,制定灵活且适应性强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依据实际状况快速调整应对策略。
资源调配与管理:需求旨在构建一个统一集中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与高效调配,包括救援队伍、医疗设备、物资等各类资源,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资源得到最快速、最有效的利用。
培训与演练:需求包括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全面培训,并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提升实战应对能力。
持续改进与创新:需求强调对现有智慧应急系统进行持续的评估和优化,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确保智慧应急系统始终保持先进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业务痛点现状分析
大量的隧道、桥梁、边坡、合流等危险区域,部分路段隧桥比达到50%左右,此外还涉及自然保护区、光纤等重要资产。这些重点路段缺乏必要的现代化手段,实时采集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相关风险数据,实时分析及感知预警。
场景:
5·9威海陶家夼隧道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并导致车辆起火。车内共有13人,其中12人死亡,其中11名都是儿童。
场景:
11·20宜万铁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木龙河段高阳寨隧道进口处,发生岩崩灾害,此次灾害共造成31人死亡,1人失踪,1人受伤。
“7·29”鹤剑兰高速项目一工区隧道突泥涌水事件,1人死亡。
痛点:恶劣天气 应对方式缺失
当发生冰雪、雾霾、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缺乏一套智能化的,事前对驾乘者的通知,和事发时自动应对的机制。
路面湿滑、能见度低等气象因素,易导致连环事故,对整体通行安全性造成较大威胁。据《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白皮书》统计,30%的交通事故由恶劣天气导致。
痛点:施工安全问题
隧道的工程建设所处地质环境特殊,经常会涉及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建设。
例如:安全现场管控不到位、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7·29云南大理隧道施工中,发生突泥涌水,致3人遇难,4人受伤,1人失联。
交通安全问题
交通流量面临压力时会造成隧道拥堵,若发生交通事故,缺乏有效提示,极易引发二次事故。
场景:
例如:交通事故出现后,目前大多是静态提示,缺乏动态实时指示牌进行提醒,极易引发连环追尾事故。
1·26哈大高速发生双向多起连撞事故,造成数百台车受损,导致拥堵路段超过10公里。
痛点:养护安全问题
隧道的养护作业面小、周期短,很难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工程建设可以封路,但养护作业通常只进行分隔警示。
养护作业时,若驾乘者未能提前预知前方正在养护作业,那会大大增加养护职工工作时,遭遇意外的风险的可能。
10·15沪陕高速冲撞养护工人事故,一辆轿车突然冲向正在道路上作业的多名养护工人。多名养护工人当时就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痛点:应急管理 体系不够完善
无法对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进行信息共享。
在面对各类型的应急处置时,缺乏科学、专业、流程化的应急预案,来支撑应急指挥调度的进行。
警用执法记录仪~城管+公安执法记录仪~交警执法记录仪-布控球等移动视频终端视音频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188
移动执法视频取证标准配置(4G/5G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布控球+无人机4G回传+车载DVR+头盔摄像头,AR眼镜等统一接入大型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
公安交警空中巡视,无人机电力巡检巡线,通过便携式微型HDMI 4G DVR,将地面接收到的无人机视频图像走4G网络实时传送到电力公司中心机房,与4G工作记录仪、一体化4G布控球、4G图传头盔摄像头、4G图传巡检机器人等产品统一接入可视指挥调度平台SmartEye系统进行视音频指挥调度,亦可接入海康等任意的28181国标平台,可走运营商专网过边界-网闸进入公安专网。
微型4G无线HDMI高清4G/5G图传DVR在无人机航拍,地面接收4G5G补传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49
视频演示~无人机视频4G回传~微型小HDMI DVR装置,与单兵执法仪/头盔摄像头等统一接入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可升级到5G,
https://v.douyin.com/JhTQPNL/
无人机视频4G回传~微型HDMI 4G DVR用户手册,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170
微型HDMI 4G DVR接入GB28181国标平台,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16
当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如果缺少统一的协同工具,那么信息差异会导致事故处理的时效性滞后。例如:危化品运输车辆出现泄漏事故,了解这是什么类型的危化品泄漏,面对该种危化品如何保证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就尤为重要。
平台建设思路
在新基建的驱动下,AI、大数据、物联网、5G基建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将发挥不亚于“互联网+”的赋能与引领作用,加速数字交通的落地,为车辆、道路、路网监测以及事件管控提供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平台架构
通过GIS+BIM+VMS为实现全面可视化操作流程提供基础能力,从全局资源管控,到全域场景指挥,再到全实景画面的重点监控。支持2D+VR+AR在交通具体业务场景中的合理应用。综合预报警子系统通过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在技防维度,做到提前感知、提前防范、提前处理、防止事态恶化。
预警规则预警事件预警处置
日常安全管理子系统
通过安全八要素针对建、管、养、运四大体系,进行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日常安全管理。
应急安全管理子系统
按应急启动级别从高到低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响应等级。
应急指挥中心收到上报事件后,可通过一键响应,进入应急处置流程。系统会根据上报事件的类别智能匹配应急预案,来指导应急工作的有序开 展;例如:现场人员上报隧道发生危化品车辆事故,则会自动匹配危化品泄漏及火灾现场处置方案;环境气象设备监测到台风暴雨天气时,则会 自动匹配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将采用流程化和图表化的形式展现,一目了然,突出重点。
项目建设内容
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融合各维度应急大数据,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下,发动群众力量,建立覆盖监测与指挥两大板块的深度智慧化、高度集成化的智慧应急平台,具备全景洞察感知能力与全局共治指挥能力。系统包括一个中心
核心价值基于物联网技术,融合各维度应急大数据,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下,发动群众力量,建立覆盖监测与指挥两大板块的深度智慧化、高度集成化的智慧应急平台,具备全景洞察感知能力与全局共治指挥能力。
方案内容一、平台简介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融合各维度应急大数据,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下,发动群众力量,建立覆盖监测与指挥两大板块的深度智慧化、高度集成化的智慧应急平台,具备全景洞察感知能力与全局共治指挥能力。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六个系统,一个中心是智慧应急统一监测指挥中心,两个平台是应急大数据平台和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六个系统包括网格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舆情监测系统、应急物联网检测预警系统、应急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智慧应急移动APP。
二、系统架构系统分为信息感知层、数据汇集成、应用支撑层、平台集成层。
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体系下,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建设统一的智慧应急平台。
四、子系统介绍智慧应急统一监控指挥平台,智慧应急统一监控指挥中心是智慧应急平台的核心所在,兼作应急日常管理及运营办公场所,作为应急管理的主控中心,集应急日常管理、监控、预警、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
应急大数据平台,实时汇聚融合政府、互联网、物联网、群智感知四大维度数据,构建“应急仪表盘”大数据平台,对城市应急动态进行集中监控、呈现与刻画,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与突发事件。
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基于应急态势感知,形成应急风险评估、预警与处置模型,构建支持应急决策的“领导驾驶舱”,并集成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应急全局共治、协同管理与科学决策,保障强有力领导。网格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网格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应急管理辖区划分成为单元网格,汇聚每个网络的应急态势,评估其应急风险,因地制宜制定应急策略,实现基于网格的应急综合业务管理、风险隐患检测防控与救援保障。应急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基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与无线自组网技术,组建由各类应急传感器、各灾害监测系统组成的泛在应急物联网,汇聚个单位应急相关数据,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进行异常检测,构建应急动态预警系统。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基于3S(GPSGISRS)技术,建立立体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形成和具备精确指向和打击能力,利用量子通信技术,提供基于量子秘钥的信息安全防护,形成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的安全、稳定通信能力。应急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基于RFID技术,对关键应急物资进行管理、监测与追踪,集成应急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盘点、随时查询、实时监控、防盗告警与厘米级定位,提升应急物资管理效率,保证关键应急物资的安全与可追溯性。
智慧应急移动APP,通过“智慧应急”移动APP与微信公众号,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信息门户,实时推送用户周边的紧急事件,提供突发事件上报接口与形成紧急事件群众自救互救平台。
目标愿景
-
实时监控、感知和控制
-
完善的处置预案体系、依托事件等级即时、智能、自动的通知相关责任人
-
通过一套管控系统完成事件发现、确认、处置、设备监测等管理举措,日常报告自动产出
-
建立可以持续迭代的算法体系,极限的降低误报率,确保事件监测的准确率
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首要任务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