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eye智慧农业

发布时间: 2024-06-21 20:23:04

技术的进步正带来帮助社会、帮助世界的全新方法。随着5G、AI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数字化、智能化,将为传统而古老的农业,添加一抹绚烂而神奇的颜色。AIoT万物智联,智能安全帽生产厂家,执法记录仪生产厂家,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盔头盔记录仪执法记录仪智能视频分析/边缘计算AI盒子车载DVR/NVR、布控球、室外高精度定位RTK/室内高精度定位UWB/蓝牙信标定位、智能眼镜智能手电无人机4G/5G补传系统,多源视频融合~融合通信~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大型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提出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此后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所涉及。2018年,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2022年则进一步强调了大数据、互联网赋能数字农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截至2023年,中国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智慧农业相关的政策文件。例如,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若干政策措施》,该文件提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包括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农业,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内容。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包括推进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内容等等。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精准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我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尽管已经有了大量的硬件投入,但这些投入并未完全解决农业的根本问题。许多地方的数字农业建设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即投入增加但收入并未同步增长。此外,“种、产、销”三个阶段之间存在脱节,即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未能有效衔接,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效率低下。还有一些情况是数字概念脱离了实际生产环境,即数字技术未能真正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而是停留在表面的应用层面。 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种建立和应用统一标准的过程,旨在为产品、服务、过程、系统乃至概念等制定一致性的规则、指南或特性,以实现互操作性、兼容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

 标准化应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实施,涵盖制度标准化、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以及作业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标准化在智慧农业中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标准化方面,例如:数据标准化、传感器标准化以及农业生产数字化标准化。智慧农业标准化的制定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信息化

信息化则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过程,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构建整合业务系统,旨在将传统的线下手续全面转化为高效便捷的线上流程,从而实现纸质公文向电子文件的全面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业务动态,从而做出精准及时的决策,推动组织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业生产数据的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农业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农业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追溯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质量、流通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字化

 

数字化,作为一场深度变革重构,旨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构建出全感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

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数据的分析为智能化提供可能。智能化是数字化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之一,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数字化技术,如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农业数字化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相比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业数字化的普及率仍然较低。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数字化渗透率约为11.2%,预计到2029年这一比率将达到17%。农业数字化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更快的发展,为农业带来更多变革,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智能化

智能化则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决策。

在智能化时代,我们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智能化的精髓在于系统所具备的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的综合能力。  

智慧工地的智能化是指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AI、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算法模型,实时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风险等因素,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

    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面积的40%。数字化也好,智能化也罢,无论农业发展到何种先进程度,让咱们农民增加收入,让种粮农民不仅不吃亏,还能致富,这才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所在。

    “6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其中一项议题就跟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密切相关——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及组织开始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并纷纷推出相关计划。这些计划旨在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助力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向着更加智慧、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农业:国之根本,民生之基。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