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eye与地图GIS的融合
smarteye天地图作为向公众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上线10年以来,已形成了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的在线服务数据体系,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2024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天地图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加快推进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天地图转型升级,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迫切需求,这也顺应了当前我国数据要素战略。
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今天,地理信息已逐步升级为时空大数据,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数据要素价值,如何建设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满足公众、企业用户对该类型数据要素多元化应用需求,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根据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负责人对《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解读,新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综合地理信息服务,升级‘四个能力,即数据资源、服务功能、数据更新与运行支撑,我们今天就从这四个方面,以实际案例说明,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何更好地拥有这四项能力,激发时空数据要素巨大的发展潜力。
AIoT万物智联,智能安全帽生产厂家,执法记录仪生产厂家,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盔、头盔记录仪、执法记录仪、智能视频分析/边缘计算AI盒子、车载DVR/NVR、布控球、室外高精度定位RTK/室内高精度定位UWB/蓝牙信标定位、智能眼镜、智能手电、无人机4G/5G补传系统,多源视频融合~融合通信~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大型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
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在数据资源方面。建立多源多维、多时多类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新平台实现要素内容由基础地理信息到自然资源领域专题地理信息,覆盖范围由国内到全球、由陆地到海洋,遥感影像由单一时相到多时相的转变与升级。
《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进一步丰富遥感影像资源,特别是扩大全球影像数据的发布,充分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资源,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升数据处理与发布效率。”
相关应用案例
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时空数据平台势必面对海量影像数据快速处理与发布要求,采用扩展性强、灵活度高的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基于弹性分布式计算数据集处理算法,融合多节点计算与内存并行计算模式,实现遥感影像数据一经获取,无需切片即可发布、管理、处理、应用,不形成中间数据和成果,节省存储空间,在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快速生产发布共享,实现10TB级卫星影像“当日获取、当日分发”。
基于海量承载、实时发布的优势,为平台提供了PB级卫星遥感影像的高效数据服务与多终端应用方案,以及历史数据与每日新增的多源卫星遥感影像管理、发布、处理、应用等功能的云原生基础技术服务,支持每天2-3千景左右的影像底图与日新图服务。
该模式不仅支持平台承载海量历史影像数据,提升地理公共信息平台数据资源的分辨率与覆盖率,同时也能够将单一底图服务模式,升级为多时相的时空数据服务服务模式,方便用户通过平台的高时效的最新影像数据与历史影像对比,感知地物变化,扩展更为多元的地理时空数据要素应用场景。
高度协同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服务功能方面。适应多种应用场景需求,推动新平台实现由单一的在线地图服务到深度融合成果目录、标准地图等多样服务,由基础底图服务到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由桌面端服务到移动端服务的转变与升级。
相关应用案例
在该项目中,基于“复合索引技术”的多源数据集约管理模式,为不同场景提供时空大数据在线按需高效服务与融合应用方案。在面对新的目标监测需求时,smarteye基础平台多来源、多种类、多格式时空数据的网盘化集中管理与松耦合服务组合方式,可快捷检索调取云端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并按需个性化动态处理渲染、精准镶嵌融合、叠加多类型数据,支持在分钟级完成,在高时效要求下敏捷构建多视角可视化与智能感知的数字空间,在线构建二三维一体化地图,并通过多时相卫星/无人机遥感AI变化监测,快速发现管道周边安全隐患。
通过平台在线融合无人机、多分辨率遥感影像、矢量业务地图等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构建二三维一体化地图
该模式同时支持开发者等通过调用平台二次开发接口,进行从栅格到矢量、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的地理信息应用开发,应对日常监测、业务流程、灾害监测、应急保障等多场景需求。
全流程数据在线更新技术体系建设
在数据更新方面。建立数据汇聚、共享、整合、发布的全流程在线协同更新技术体系,推动新平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由离线更新到在线更新、由整版定期更新到重要内容适时更新的转变与升级。
相关应用案例
在这其中,为多源卫星、无人机影像数据建立了“无人值守式”自动化全流程生产线、标准化体系、统一入库管理机制,进一步建设成熟、高效、实时的遥感数据“产、处、用”渠道,协同建设跨省、市、县三级“自上而下”的综合遥感服务体系,实现由省级遥感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分发影像数据,各市县节点一体化灵活高效共享模式。
在数据更新上,通过大数据系统架构设计与遥感影像专业特征相结合,根据测绘院政务网与互联网多个系统平台的不同用户权限与数据安全要求,对影像进行内外网同步一体化发布更新,并支持省市县在线协同高效更新,不仅提升了多类型影像数据服务的灵活性与共享效率,同时节约了大量存储空间和数据生产周期,该模式不仅能够支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自然资源相关空间数据的统一接入、整合处理和高效存储,数据更新、服务发布于一体的数据在线更新服务模式,同时可以满足国家省市县各级节点数据资源的在线协同更新以及数据要素变化快速发现机制。
全国统一的运行支撑体系建设
在运行支撑方面。依托云计算技术,打造高效稳定的一体化运行支撑体系,推动新平台实现计算资源由分散建设到适度集中、集约共享的转变与升级。综合应用案例
在这样的趋势与需求下,通过基础平台能力,赋能多个国家级、省级卫星技术应用中心与基础测绘地信部门,实现以DaaS(数据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为基础的,多源、海量遥感影像与空间数据的实时、灵活服务能力。
基于海量遥感影像的DaaS、PaaS、SaaS于一体的地理信息中心时空数据共享平台架构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起适应互联网模式的数据服务基础产品体系,提升统建共用云基础设施集成调度能力,以及数据汇聚、联动更新、业务协同、服务共享、用户管理、统计分析、运行监测的公共支撑能力。
采用云原生、微服务的B/S架构,结合对不同时空大数据进行专业存储架构设计,实现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形成一体化有机系统,高弹性融合与扩展,让客户在大规模地信空间数据上云的场景下,基于云简单快捷地拓展数据共享、信息提取、在线协作所需的各类资源,支持50万+用户的公网高稳定访问;
通过助力构建统一的数据门户,公众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友好的交互界面,按照卫星类型、分辨率、采集时间等属性,根据自身需求快捷筛选检索时空数据,并全分辨率在线流畅浏览,并通过“订单”模式便捷获取或下载数据服务;
多维快捷检索多时相遥感影像并可卷帘对比的遥感综合应用
同时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内核”的监控运营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公网或局域网),为数据运营方提供其用户访问量、热力图、访问数据、访问控制等的实时监控后台;并可根据用户访问的遥感影像瓦片数量或数据API接口调用次数,进行实时跟踪与统计;结合智能权鉴系统灵活、功能丰富的用户权限控制、用户访问控制,实现用户行为跟踪、用户访问计量、数据采购统计等功能,并对区域性订阅用户形成自动发布、数据服务智能化推送,让地理信息数据公共资源更好、更充分地为公众所用、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无论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还是数据要素流通,数据通过平台为行业、企业、公众所创新利用,不仅能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能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激发巨大潜力。在建设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同时,结合数据要素战略,构建更为先进的数据资源公共共享平台,让数据真正“用起来”、“用得好”,平台也可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中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