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eye, IPCamera, webRTC, P2P

发布时间: 2024-05-31 22:19:30

从技术来说,两者确实不适合放同一维度横向对比,且开源webrtc本身就包含P2P。据我们前面介绍,P2P引领IPCam发展十年,繁荣十年,在大家心中的技术形象根深蒂固,作为RTC“鼓吹者”,笔者与诸多IPCam伙伴交流,首先要做的就是对RTC本身科普,为了凸显RTC跟业内人士心目中P2P的“区别”,才有了前面系列“强行”对比的文字。

近期跟伙伴交流中,基于RTC在IPCam的应用,也有了新的感悟,再结合原先系列观点,做些新补充,给大家分享RTC在泛IPCam的更多观点。AIoT万物智联,智能安全帽生产厂家,执法记录仪生产厂家,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盔头盔记录仪执法记录仪智能视频分析/边缘计算AI盒子车载DVR/NVR、布控球、室外高精度定位RTK/室内高精度定位UWB/蓝牙信标定位、智能眼镜智能手电无人机4G/5G补传系统,多源视频融合~融合通信~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大型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P2P引领IPCam发展,亦“诱发”内卷

不可否认,P2P引领消费级IPCam十几年的发展红利:它满足了IoT云服务商们为泛IPCam伙伴,构建端到端的turnkey方案;帮助品牌产品降低了运营成本(无需云端转发);为方案商&OEM厂家带来了极具性价比的方案…笔者至今认为,没有对软件付费习惯的中国,P2P技术及商务模式的创造者,真是“技术+商业”天才——不仅让中国市场接受这种模式,而且类似芯片服务商的收费——设备授权,这是至今,很多中国SaaS服务商们最理想、最渴求的商务模式。

电脑到手机的演进,背后是Wintel联盟到“高通+安卓”的发展

行业发展十年。伴随场景的多样化,技术也是动态发展的,犹如“英特尔+微软的”的Wintel联盟,支撑PC的繁荣&普及,以及后面“高通+安卓”引发的智能手机的崛起,每套技术都有自身的“使命”。前十年,P2P铸造了中国消费级IPCam的神话,且至今依然在支撑中国泛IPCam的发展,但P2P技术本身也被企业“开发”到极致、功能应用“拓展”到极致——作为一个极其成熟技术,P2P剩下的也只是价格的比拼。这就让行业陷入一个怪圈:大家硬件都一样、P2P云平台架构类似,云功能支撑下的玩法挖掘到极致,剩下的也只有性价比内卷。

至今,芯片原厂们的一颗新芯片诞生,依然优先找P2P伙伴进行SDK Porting,否则,在一切讲究速度的中国,该芯片将因缺少turnkey方案,无法快速占领市场;同样,原先构建P2P平台的企业,如今除了在元器件对供应商压价,也在想如何从自身平台“将本增效”,以利用P2P边际效益,准备在接近0价格的平台上“卷死”对手。

内卷已经成为泛IPCam的主要“声音”

一个行业,如果只剩下无底限的价格竞争,那么这个行业还有多少意思?业内玩家也看不到希望。实际上,泛IPCam行业自身也在做差异化改变。

拥抱webRTC,推动泛IPCam的差异化探索

泛IPC正在由原来远程的“看”,向垂直场景&泛娱乐化发展,比如目前火热的带屏IPCam,因其“互动”、“直播”的新功能,也就让设备具有了社交属性,从而进入老人&幼儿照护的垂直市场。而天然支持“社交”“直播”等泛娱乐场景的就是RTC。泛IPCam的智能硬件的“泛娱乐化”也将带来更多新玩法:这就推动泛IPCam由纯硬件公司向某垂直场景探索,一旦成功,每个垂直赛道都将是一个巨大蓝海——泛IPC企业,会从一直以来的纯硬件公司,转化为一个增值服务的运营服务商。

互联网+绝对不是一个口号,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造车对传统车企的冲击,在泛IPCam行业,我们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提前感知——拥抱互联网技术(RTC),拥抱互联网思维。这里列举市场比较火热的一款互联网企业带来的IPCam趋垂直场景的产品:街猫,该产品是智能硬件跟泛娱乐融合的典型——通过上万硬件部署,加上IPCam,开启远程直播,由硬件组成直播阵列,成为面向宠物细分的“宠物界抖音&微信视频”。亦如当前服务于我们外卖的美团、出行的滴滴,街猫也在成长为一个面向宠物人群的垂直细分的超级APP,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关注该APP的精准用户。街猫的直播、无限人接入,远程投喂,背后的技术正是一直在服务于互联网泛娱乐的RTC。

IPCam+互联网玩法,衍生的新产品:街猫

此外,各品牌IPCam客户也开始差异化推2K、4K高清摄像头,以及服务于实时互动场景的降噪,这同样是RTC服务商的天然优势——在泛娱乐直播、在线教育等场景,高清&超分、降噪早已规模级应用。所以,泛IPCam硬件趋泛娱乐化,底层技术也同样需拥抱泛娱乐,即可实现音视频传输平台到RTC的迁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跟泛娱乐玩法的兼容。再者,市面上的RTC服务商,因服务了直播PK、实时会议等互联网服务,已经建立比当前P2P服务商更多的节点,在抗弱网、低延时能力上,也会表现更好。

未来webRTC会完全取代P2P?不会。亦如我们前面分享,依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泛IPCam将进行QoS的服务分级:目前大多数通用IPCam解决的还是远程“看”,市面上大多P2P服务商就可以支撑(延时到秒级即可);如果选择抗弱网更强、更多娱乐玩法、同样具有超分&降噪、延时更低的,那么可以选择RTC服务。技术本身没有先进或者好坏,只有不同场景下,哪种最适合。我们期待P2P在IPCam的继续引领,也期待RTC在泛IPCam的更深入的应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