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执法记录仪、4G智能安全帽头盔记录仪可否采用eSIM?

发布时间: 2024-04-14 16:04:21

近日Counterpoint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使用eSIM的物联网连接预计将以每年43%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22亿个。AIoT万物智联,智能安全帽生产厂家,执法记录仪生产厂家,智能安全帽智能头盔头盔记录仪执法记录仪智能视频分析/边缘计算AI盒子车载DVR/NVR、布控球、室外高精度定位RTK/室内高精度定位UWB/蓝牙信标定位、智能眼镜智能手电无人机4G补传系统,多源视频融合~融合通信~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大型可视指挥调度平台VMS/smarteye

电力施工作业现场可视化安全综合管控平台项目解决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50

安全生产可视化远程监理在大型厂矿(发电厂、钢厂、石油石化炼化、化工园区等有危险工种岗位等工矿企业)中的应用,各类防爆安全帽、工作记录仪等,图传加数传,危险气体采集,工人心率等体征信息采集,与工单等信息结合,统一后台汇聚。

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9

轻危大型厂矿可视化监管系统方案(有内部作业视频数据保密的需求),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58

智慧工地-远程可视监管,劳务用工实名制,工作票绑定,定位安全帽~人员定位-考勤、精细化管理 系统应用方案,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8

执法记录仪、一体化布控球等目前支持的AI智能算法、视频智能分析算法有哪些,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297

智慧工地-智能AI算法的实现机制,https://www.besovideo.com/detail?t=1&i=129

其中专业人士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市场,由于过去对eSIM的限制性规定以及目前不支持eSIM的LPWA设备的比例更高,中国的eSIM渗透率很低。”

国外如火如荼的eSIM为什么在国内还激不起浪花?物联网作为eSIM最大的市场要如何“啃”进去?

从拒绝到接受eSIM的国内发展

2014年苹果的iPad Air 2首次应用了eSIM技术,允许用户无需物理SIM卡通过软件配置来激活和切换移动网络服务。随后,GSMA始推动eSIM技术标准化,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但eSIM技术在我国应用起步比较晚,2017年,中国联通开始试点eSIM独立号码业务,成为国内首家探索eSIM技术应用的运营商。2018年,中国联通获得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试点批复,并在同年3月开始试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在2018年6月和12月分别在部分城市启动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主要在智能手表业务上使用。

eSIM有两大优势,一是直接跟终端设备集成,节省卡槽空间;二是可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可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而第二点会导致运营商用户流失,也因空中写卡无法保障实名与防盗安全,被我国运营商一度拒之门外。但eSIM也为运营商多设备捆绑、套餐共享等销售创造了新机会,因此运营商也将会是eSIM最大的推手。

2020年10月,中工信部批准三大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的eSIM技术应用服务。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eSIM技术在中国的正式商用化。然而,初期的政策限制了eSIM技术仅用于可穿戴设备等非手机领域。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长,eSIM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2022年,工信部表示正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并计划在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的应用范围。

自此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例如,中移物联发布了国内首款eSIM芯片,紫光国微推出了支持多网络技术的超级eSIM芯片,广和通发布了5G+eSIM模组,红茶移动的一站式eSIM解决方案等。eSIM技术正逐步开始完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并且在物联网领域中开始起量。

连接即服务

eSIM的物联网潜力

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效、灵活的设备连接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eSIM技术以其小巧、高效、灵活的特点,契合物联网设备发展的需求。

国内eSIM的早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汽车作为集成了通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终端硬件,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通信技术作为设备联网的“中枢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eSIM为汽车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灵活的网络连接解决方案,使汽车能够根据行驶区域的变化灵活切换网络,实现稳定的网络接入。紫光同芯、英飞凌等企业都推出了车规级eSIM解决方案,并在在T-BOX、数字车钥匙等前装市场实现装车。

目前在车联网、智能农用传感器、智能表计、可穿戴设备等领域eSIM产品的采用已有部分起量,而eSIM应用也在以下场景逐渐渗入。

在运输和物流领域,eSIM提供了实时货物追踪的能力,物流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无缝管理资产。eSIM的远程SIM配置功能(RSP)允许服务提供商在不同网络上更改配置文件,简化了物流管理并降低了大部分成本。

eSIM支持LPWA技术,适用于目标跟踪和场区监测。企业能够在多个地理位置上管理和监测资产,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智慧能源领域中的设备通常需要部署在LPWA覆盖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通过eSIM,公用事业设备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网络提供商和无线技术,同时降低了设备篡改和维护请求的概率。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eSIM可以应用于能源管理、资产追踪、智能抄表等场景,提高工业设备的连接性和数据传输效率。

在智能家居和住宅安保领域,eSIM的远程配置能力使得设备能够在不同地区无缝切换网络服务提供商,同时减少了设备的物理尺寸和成本。

eSIM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2023年下旬GSMA发布了新的eSIM IoT规范SGP.32,新的标准将提供简化的集成,确保供应商之间的无缝切换,该版本定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将成为eSIM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广泛采用的关键。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许多LPWA设备还不支持eSIM技术,这也限制了eSIM在物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云平台的建设和对接投资大、设备测试复杂、客户认知度较低等也是eSIM推广的阻力,eSIM生态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运营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目前,这个生态系统在中国尚处于初期布局阶段,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随着加强标准制定、建立成熟的生态系统、提高市场认知、政策支持和行业应用示范等措施,eSIM有望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加速剂,为各类终端产品提供更高效、更灵活的网络连接解决方案。

eSIM不仅是促进物联网场景更加智能化,也在刺激更多通信技术比如5G、Redcap等加速发展,在IOTE 2024 第二十一届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也将聚集一众优秀的通信企业,届时在现场将与各位共探生态发展。